金石堂網路書店 購物推薦 生命的學問12講(三版)



金石堂網路書店 文學推薦

生命的學問12講(三版)





生命的學問12講(三版) 評價



網友滿意度:



有人說

閱讀 是從有限的物質世界

到達無限的思想空間最快的方法

每本書都是開啟新世界的門窗

閱讀使我在新世界裡暢遊

一句句 一頁頁

各式各樣的角色人物

像我呼喚

帶領著我一起遨遊

直至最後一頁

在博客來看到

生命的學問12講(三版)

相信這本書大家都挺面熟的

沒錯這可是超級暢銷書呀

小編我最喜歡看書了

已經練就到了

一目十行的高深功力

而#GOODS_NAME#

真的是人人稱讚的一本好書

我反覆咀嚼其字字句句

便覺得韻味非常

想把這本書推薦給你們

跟我一起進入新世界

下面有連結和折價卷

也可以加入博客來的粉絲專頁

定期都有好書推播通知唷~~~



生命的學問12講(三版)



本週熱銷商品:





圖解民事訴訟法國家考試的第一本書(第二版)







刑事訴訟法







商品訊息功能:

商品訊息描述:














  • 《生命的學問12講(三版)》



    國內老莊研究第一人,

    將古老智慧在現代社會中賦予新的生命力,

    以真我洞析真相做為生命學問的依歸。



    (原《行走人間》增訂新版)



    生命的學問.人間的智慧



    本書是王邦雄教授對生命的學問深度觀照的集結。



    生命的課題既深奧而又命題廣泛,王邦雄教授在書中談生死、談婚姻,也說故鄉、聊世道,用充滿機趣的言談把生命的嚴肅本質編織進他的論述之中。



    全書內容包括兩個層面,首先是人間智慧,作者談世道說圓融,探討宗教信仰與生死大關,並論及生命情緣、良心的培養;其次則為老莊智慧現代詮釋,是儒、釋、道三家的會通,對於人文與自然、生命本相等亦有深刻、生動的剖析。



    透過簡單卻充滿力道的指引,照見生命的深刻意義。

















    • 作者介紹







      王邦雄



      畢業於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,文化大學哲學碩士及博士,榮獲國家文學博士學位。曾任鵝湖月刊社社長、中國文化大學哲學系所教授、淡江大學中文系教授、國立中央大學中文系所教授暨哲研所教授、所長,現任淡江大學中文系榮譽教授。



      著作等身,包括:《韓非子的哲學》、《老子的哲學》、《儒道之間》、《中國哲學論集》、《緣與命》、《老子道德經的現代解讀》、《老子十二講》、《莊子內七篇.外秋水.雜天下的現代解讀》、《莊子寓言說解》等書,其中《道家思想經典文論:當代新道家的生命進路》、《走過人生關卡:生命的大智慧》於立緒文化出版。

















    生命的學問12講(三版)-目錄導覽說明





    • 〈增訂新版自序〉╱二○一七年

      〈序〉世道在人心的開拓╱一九九七年

      1 說世道

      2 說圓融

      3 說生死

      4 說宗教

      5 說生命情緣

      6 說父母經

      7 說第二故鄉

      8 說人文與自然

      「道法自然」的空靈智慧

      9 說生命本相

      「用心若鏡」的現代詮釋

      10 說示相與識相

      展現真相與真我

      11信仰與人生

      12良心的培養



















    增訂新版自序/二一七年



    這一本解讀人生的書,二十年前首度以《世道》為名刊行;十年之後再以《行走人間》之更貼近生活的姿態重新出發;而今又過了十年,轉以《生命的學問十二講》之增訂新版推出,加進了〈信仰與人生〉與〈良心的培養〉兩篇專為青年學生之通識素養而寫的篇章。



    對人文學者而言,講課與寫書乃是理想追尋與責任擔當的分內事,它的本身就是目的,暢銷與否那可是廣大讀者的事了。這二十年來,出版社對本書未得到應有的迴響,引以為憾,難得主編有此信心與堅持,身為作者深感榮幸,哪敢輕言從講堂與書房中退休呢!



    說是生命的學問,為的是與知識的學問做出簡別。老子有云:「為學日益,為道日損。」前者是知識的學問,而後者是生命的學問。知識的學問是每天求其增益,而生命的學問卻每天求其減損。此為道所減損的,正是為學所增益的。不過為學所增益的,可不是今天學術研究所強調之「價值中立」的客觀知識,而是價值執著所拖帶出來的傲氣與偏見,各門學術的專家學者,以尖端為優越,卻失去了對人生不同層次的理解與尊重,與不同界域的同情與關懷。



    此外,孔子也說:「士志於道。」又說:「君子不器。」前者說的是一個知識份子的理想,就在開發生命的學問,後者說一個成德君子的一生,不能困在知識的學問,而僅求成就自家的器用而已。《易繫辭傳》統合兩家之說,云:「形而上者謂之道,形而下者謂之器。」就「心」在「物」中的存在處境來說,「心」引領「物」往上走是為道行;反之,「心」執著「物」往下掉則成器用,此道行就是「生命的學問」的實踐,而器用則是「知識的學問」的效應。



    當代社會的病痛,就在只講求功利實效的器用,而失落了價值理想的道行。人物忙碌不堪,人間茫然不定,關鍵在人心茫昧不明,在無法無天中,自困自苦。人生在此要有一翻轉,不隨流俗而去,每天告訴自己,人間的名利權勢我可以不要,在那一當下,我們就擺脫了實效功利的器用束縛,而回歸價值理想的道行美好。原來,人生的道路不在東西南北,而在上下,問題在,我們的心能否在道行與器用間,做出存在的抉擇了!





    王邦雄二○一七年九月

    序於秀岡心齋



















    良心的培養



    良心的呈現——人性的發端



    現代人喜歡說,做什麼要像什麼,代表一分成就感;不過不能僅停留在職責分工的盡職負責上說,還要回到「人」的身分,做普遍性的根本反省。生而為人,就要做人,且像個人,可不能人模人樣,而言行卻失去了人的品格跟味道。

    海鹽水淨化

    這就是儒學傳統的第一要義,問的是:「人之所以為人」的存在本質在哪裡?孟子說:「人之異於禽獸者,幾希!」儘管人跟禽獸不同的地方,就是那麼一點,而那麼一點卻是人之成為萬物之靈的所在。



    所謂的「人禽之辨」,就在於人有仁心,人有善端良知,人性在「仁者愛人」的生命流行間,凸顯它的尊貴與莊嚴。人之所以為人在人有仁心,而仁心就在人會有不安感的當下呈現,論語有段孔子與宰我的師生對話:



    宰我問三年之喪:「期已久矣。君子三年不為禮,禮必壞;三年不為樂,樂必崩。舊穀既沒,新穀既升,鑽燧改火,期可已矣。」



    子曰:「食夫稻,衣夫錦,於女安乎?」



    曰:「安。」



    「女安則安之。夫君子之居喪,食旨不甘,聞樂不樂,居處不安,故不為也。今女安,則爲之。」



    宰我出。



    子曰:「予之不仁也,子生三年,然後免於父母之懷。夫三年之喪,天下之通喪也。予也有三年之愛於其父母乎?」



    宰我質疑父母過世,子女要服喪三年之傳統禮俗的合理性。他的論證有二:



    一是人文價值的評量,倘若人人服喪三年,等同三年間,不能承擔禮樂的責任,那豈不是適得其反,導致禮壞樂崩的後果了嗎?



    一是自然現象的運轉,正好一年一週期,四季用的木材,一年輪換一回,稻穀收成也在春耕夏耘秋收冬藏間完成。



    依前者來看,三年太長了;依後者來看,一年就夠了。一破一立,言之成理,持之有故。



    未料,孔子根本不從人文價值與自然現象的兩大論點,做出回應,反而直指本心的逼問:在父母離開人間的悲痛時刻,吃美味、穿錦繡,你會心安嗎?



    原來,服喪三年的約定俗成,與人文評量、自然週期不相干,它發自人心的自我要求:你會心安嗎?這一逼問將人逼向存在的邊緣,你不能閃躲逃避,你要面對真實的自己,有如千鈞重錘,直敲在你的心靈深處。



    「你會心安嗎?」這是儒家學說的根基。孔子只有這一問,再無其他,沒有神話,沒有啟示:只有人心的自問自答,人間道德的最後依據,就在「你會心安嗎?」的自問自答。









    語言:中文繁體
    規格:平裝
    分級:普級
    開數:25開15*21cm
    頁數:272

    出版地:台灣













    商品訊息簡述:








    • 作者:王邦雄

      追蹤











    • 出版社:立緒

      出版社追蹤

      功能說明





    • 出版日:2017/9/6








    • ISBN:9789863600909




    • 語言:中文繁體




    • 適讀年齡:全齡適讀








    生命的學問12講(三版)





arrow
arrow

    bettys65h8u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